工作加班,相信是大多设计师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而造成加班的原因有客观因素或者主观因素。客观的原因我们大多很难抵抗,但主观原因上,我们却可以有很多解决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减少无谓的加班。
作为一个在职场上相对较久的设计师,也是从这种过程中走过来的。年轻的时候,单身,多加班倒觉得无所谓,而随着家庭组建还有小孩,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中做很多平衡。因此,如何更高效率的工作也成我最近一直在尝试并总结的一个思考。
借助年底的这次机会刚好可以跟大家分享下,也算是给自己做一次总结拓展。在提高效率这件事情上,我大概分成 2 个方面来看:专业向;职业向。
专业向
专业向是指我们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应用的方法,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让自己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更加快速有效率,少一些纠结,多一些果断。这里常常会遇到的痛点大概会有几个:
A 方案和 B 方案到底哪个好,圆角好还是方角好;
这个模块的规范到底是咋样的,陷入找规范;
感觉这个设计不够有感觉,一想就是半天;
……以上仅作为举例,甚至还有更多
基于这些问题,我大概总结了几个点可以用来提高我们效率的方法,也是我日常工作中养成的一些习惯,希望对你有用。
1. 善用设计规范
规范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大概有 60%的工作内容是可以依据现有的规范进行解决的,而对于规范的熟悉度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你在实际设计操作中的效率。因此建议熟读规范,让自己在日常设计中养成胸有成竹的状态,减少“翻书“的习惯。
这里除了熟读规范之外还有 2 点建议:
建议参与规范的制定,在制定的过程中熟悉;
建议在应用的过程中多给予规范制定者合理的优化建议。
参与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非常 owner 的精神,在很多大项目(产品)中,规范系统往往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架构,通过参与制定可以让你更直接的了解到很多细节的信息内容。
第二点与第一点具有一定的承接作用,当我们熟悉的时候才能更准确的给出合理的建议,如果只是单纯作为一个使用者,往往可能只能提出部分意见,而缺乏深入的解决的办法。
2. 多方案设计,提高判断
多方案设计是我从业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的一个习惯,即便这个需求再小,我也会这样去要求自己至少产出 AB 方案,哪怕是 A-1 与 A-2 的差别。多方案的设计更是一个锻炼自己思维的很好设计方法,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可能也是作为设计师最基本的标配习惯。
当然,多方案设计不是为了多而多,而是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专业上的判断,这里建议做到几个关键点:
A、B 方案的差异性尽量大一些,提高判断的可能性
清楚了解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实现难度等
尽量是多角度的进行思考,从中选出可以作为方案的设计
3. 了解设计趋势
在信息快速迭代的时代,设计趋势本身的更新也非常之块,今年流行的设计方法到了新的一年可能就过时了,而且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设计趋势出现,我们可以提前去了解这些设计相关的趋势以备用时之需。
获取趋势的渠道也非常之多,我总结了几个我自己日常比较关注的方法:
关注 Apple、Google、Facebook 这类外国大公司的最新推出产品,从中分析得出一些趋势的苗头;
从优设网关注国内大厂的分享,我们可以从这个渠道被动的了解到许多新的流行趋势;
养成日常登录 Behance、Medium、Dribbble、Pinterest 这类较大的设计相关网站,这些网站每天都会有很多新的作品更新,特别是 Behance 近几年就是设计趋势的发源地。
4. 业余多看
在工作的时间中,我们大多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跟设计相关的内容,因此合理管理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可以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多看不是说纯粹的看看浏览,而是在每次的看过程中得到一些启发或者吸收。这方面的几个建议是:
利用例如 Behance、dribbble、Pinterest 这类具有储存功能的设计网站,可以利用点赞、保存画板等等的方式保留我们的记忆,方便随时翻阅,这里建议可以进行归类,查阅时也更方便。我日常工作中大多会优先从这里寻找习惯内容。
看到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扩散性搜寻,增强自己对这方面的了解,例如 Behance 或者 Dribbble 这里的设计师作品系列性会较强,可以多跳转到相关设计师主页进行学习,Pinterest 的关联性搜索功能也很强大,相信足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关注国内外的一些大号,例如微信公众号、Instagram 设计师个人号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一些比赛或奖项类的设计号,通常有人会不定时发布一些得奖的设计作品,这样也可以更多维度的补全我们的知识面。
向周边学习,多看一些能力较强的同事作品,并找出一些你的疑问点进行请教,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进行学习。
5. 业余多练
作为设计师要做到三分看七分练,不能只停留在看的表面上,我在工作中很多实际的设计案例中应用到的技法大多是业余时间学习锻炼的。
举个简单的案例:我之前还不会动效的设计,那么我必须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学习相关软件和动效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那么当我入门之后我就可以去制作一些动效应用到日常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