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华 春华网校

服务热线:

400-9988-500
新闻类别
首页 > 学历提升>历年真题 >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5-04-24 15:24:43 作者: 来源: 点击量:16

2024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至今已经历(150多年)


  2.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3.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4.相对静止主要有两种情况,属于相对静止的情形的是(事物没有发生形式上的任何变化)


  5.规律的两个特点(客观性和普遍性)


  6.完整表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


  7.时间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8.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9.真理的价值问题,也就是(真理是否对主体有意义的问题)


  1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依据的标准是(生产水平)


  12.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物质利益的对立)


  1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就是说(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创造历史)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剩余劳动时间)


  15.在使用现金交易市场里,购买者向售卖者交付纸币的行为所执行的是(货币流通手段)


  16.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


  17.从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角度,让工人加班而获得的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


  18.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生产绝对过剩)


  19.不属于垄断资本向全世界范围扩展基本形式是(人力)


  20.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主要形式(参与制)


  21.推动资本主要发生变化的根本力量(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22.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国际垄断同盟)


  23.科学社会主义直接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4.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


  25.走向共产主要的必经阶段和必有之路是(社会主义)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


  26.为什么说正确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参考答案】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先是感性认识,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识过程。一方面,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国为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客体方面来看:


  (1)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体;


  (2)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个逐渐显露的过程;


  (3)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主体方面来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27.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活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且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28.劳动二重性的含义


  【参考答案】


  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产生一定的使用价值有特定性质、目的、形式的劳动。


  (2)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撇开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29.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


  【参考答案】


  (1)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


  (2)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3)实现充分就业


  (4)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等。


 


  30.共产主义精神境界极大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人们树立了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遵守社会纪律,团结互助,诚实友爱,完全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进行劳作和参加社会活动,人人都习惯于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人们既摆脱了封建的、保守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摒弃了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利道德观。


 


  三、论述题


  31.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原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


  质变与量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两种状态,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首先,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原理在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同时,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推动了事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罪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32.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怎样生产出来


  【参考答案】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都是为了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个企业的资本家就会由于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能够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3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国家垄听经济


  【参考答案】


  (1)依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


  (2)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建设


  (3)科学研究项目,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


  (4)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


  (5)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6)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